目錄

教育部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用心交流

東南亞國家向為我國新住民及境外學生主要來源國,除地理位置接近外,近年來該地區經濟與社會進步快速,有鑒於此,我國推出「新南向政策」,期深化政經文化及教育雙向交流與合作。為執行政府推動以人為本、雙向交流、資源共享的「新南向政策」,教育部除優化目前相關政策及措施外,亦規劃一系列具有創新創意的精進策略,期帶領我國大專校院開拓與東協及南亞國家的實質教育交流,深化雙方互動及聯盟關係,達成創造互利共贏的人才培育合作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願景。
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政策規劃相關精進策略如下:
一、新住民子女方面:

• (一)辦理新住民子女語文競賽及相關活動預計300名新住民子女參與,鼓勵其學習及加強東南亞國家語言;補助30名新住民子女返鄉溯根活動,強化其學習原生母國語言及文化之能力,遴選36名新住民子女利用暑假期間至母親的國家進行海外職場體驗活動,增進其國際職場實務知識與技能,提升其就業競爭力,建立新住民子女教育發展的新契機。

• (二)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實施,推動國中小新住民語文教學,並規劃4所高中職學校赴東南亞國際文化交流試辦計畫,促進校際文化交流。

二、青年發展方面:為提升青年赴東南亞國家交流及發展意願、促進青年發現自我價值及建立國際體驗學習多元管道、促進國內外設計人才的交流與接軌,引領校園新南向創新創業趨勢及風潮,教育部將透過辦理青年東南亞國家事務人才培訓、鼓勵青年赴東南亞及南亞地區研習交流、促進大專校院青年發展新南向創新創業、辦理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勉勵學生擔任海外志工及赴海外體驗學習完成自我生涯探索等途徑,達到人才培育、自主探索、人才交流及職涯發展等目標,提升青年國際參與及交流能力,106年至108年預計培訓人數達1萬2,651人次。

三、產學連結方面:規劃於「電子商務」、「生醫產業」、「資訊工程」、「傳統產業」等領域,補助學生赴東協及印度臺商企業或跨國企業進行見習或實習計畫;辦理「外國學生產學合作專班」,結合實習機會,吸引東協及南亞外籍學生來臺就學;並將辦理「東協南亞專業技術訓練師資班」及「外國青年技術培訓班」,補助技專校院以其優勢領域,依據產業需求,採不超過1年、短期密集培訓方式,訓練產業急需的技術師資及人才。

四、師生交流方面:規劃補助國內大學校院師生出國研究計畫,促進臺灣與東協及印度國家之學術合作;擴大辦理國內學生東南亞語言與產業學程、國際經貿及企業精英密集訓練班,培育熟稔東南亞語言與具專業能力之人才,以成為我國深耕東協及南亞國家之前鋒。

五、交流據點方面:規劃於東協及印度等重點國家之著名大學或文教機構設置雙邊交流據點及推動臺灣連結計畫(Taiwan Connection),並補助大專校院與東協及印度成立國際型聯盟組織,以開展多元合作模式及更多實質合作計畫。

六、雙向人才培育方面:

• (一)整合及擴增教育部臺灣獎學金、華語文獎學金、倍增優秀(菁英)僑生獎學金、補助大學校院設置研究所優秀僑生獎學金、短期研究獎學金、雙邊官方奬學金、陽光南方奬學金及TEEP獎學金(實習),吸引各國指標性優秀青年學子來臺留學或研修,並協助學成後就業媒合。105東協及印度「教育部臺灣獎學金」新生名額共計97名,106年規劃擴增為182名;清寒僑生助學金增加700名,期提升東協及南亞國家在臺留學及研習人數,未來每年均能以20%逐年成長,至108學年度成長至5.8萬人。

• (二)105年公費留學考試應考學門,新增東南亞區域研究,並規劃新增南向公費留學獎學金10名,以培育瞭解各該國特定領域之專業人才。另外,新增赴東協及南亞地區實習之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名額200名,以補助更多學生赴東協國家或印度進行專業實習,增強專業知能與實務經驗之結合,並可學習當地國語言、文化風俗民情等,更加瞭解各該國政經社會文化背景,有利於人才移動及落實推動新南向政策。

七、數位學習方面:優先考量當地華僑與外國學子進修及學習需求,因應東協及南亞的臺商人才需求,運用國內現有相關數位資源,發展所需課程。第1年預定發展10至15門數位學習課程,因應各國特性,結合相關機制或平臺,進行推廣。

八、終身學習方面:透過臺灣科學類博物館積極參與各式國際組織年會與國際科展等活動,擴展與東協及印度等國建立研究合作交流,並宣導臺灣博物館科普教育國際交流計畫,歡迎東協及印度等國學生申請來臺參與相關研究、實習及營隊課程等活動。

以上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政策相關規劃為我國推動與東南亞國家教育交流合作的精進策略,期待以開發創新有益之方案措施,並透過我國相關部會、大專校院、中小學等通力合作,共同促進我國與東南亞及南亞教育雙向交流,達到成就新南向國家青年跨國學涯發展夢想、厚植產業優質人力資源、以及創造互利共贏教育合作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

計畫主持人-林聰明校長

為了拓展國際交流與國際化措施的推動,今年初由蔡英文總統正式宣示新南向政策,強調要加強經濟、教育與文化等交流。印度人口十三億兩千萬,自然而然應該是我國積極推動合作的重點。尤其是在過去數十年間歷經改革、教育水準進步頗多,平均國民所得逐漸提高,科技進步神速,特別是在宗教文化受到世界各國多加推崇,尤其它是佛教的發源地,各國信徒無不希望能夠前往朝聖,薰習佛教義理,以及仰瞻本師釋迦牟尼佛之解脫、悟道及傳道行徑。

印度在教育普及率已由一九四七年的百分之十二提升至二○一一年的百分之七十四,然而與他國比較仍然遜色不少,而且根據該國最高法院指出,教育體系無法達到教育人文素質之目標,必須立即改革。頗多學者指出,對於人文態度行為必須極力改革,才能符合社會的期望。今年二月筆者有幸應邀至印度理工大學勘部校區參與Human Value in Higher Education國際研討會,並分享我國推動生命教育之成果,發現該國所提之Human Values範疇由自我行為之規範,與人互動、家庭和睦、關係和諧、倫理之建立,地球環保之推動等,與我國生命教育的內容大致一致。

在印度該研討會上很多學者認為,在大學教育的養成中,生命教育的涵養更是人類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有幾所理工大學甚至強烈要求:所有學生大二起必須增加為期八天的生命教育講習。而工程科技類老師須參加為期三天的集中培訓,並請專家分享。一些學校由於教師理念一致,推動相當順利,效果不錯,值得我們學習。筆者相信,能由此扎根改變學生習性,對於扭轉社會風氣應有助益。

生命教育,在過去一直是南華大學推動的重點。學校不僅把生命教育列為中長程發展計畫的一環,也特別成立一個推動小組,分別由各部門予以分工合作協調推動。生命教育在推動上要能落實,除了正式課程須著力外,非正式課程或相關單位亦必須配合。南華大學在正式課程上把調心的正念靜坐、培養感恩心的成年禮、將倫理道德應用在專業上的專業倫理等系列課程列為必修課,再配合其他經典研讀,培養學子的心靈涵養。服務學習是必修課程,學校亦融入生命教育的活動予以實施,包括心靈彩繪、淨灘、淨地等等。非正式的課程,亦是重要的一環,包括課外活動、運動會、歌唱比賽、園遊會、啦啦舞、各項競賽、禮貌運動、宿舍各項比賽等等均涵蓋生命教育及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孕育與推廣。

環境的形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校園上掛滿了提醒的標語,在定點上亦有建置省思的三好燈,定時播放三好歌,隨時告訴與提醒師生生命教育及三好運動的薰陶。學校也把生命教育的推動,當做敦親睦鄰的重要活動讓鄰近高中職、國中小亦能接受此方面的概念。經過數年的推動,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在同理心的養成提高了八成,在情緒困擾上亦降低了六成。由於推動生命教育成效優良,南華大學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評審為生命教育的典範特色大學。

佛光山文教事業體系長年在世界各地深耕三好教育,此次設立的地點是佛光山在印度德里的文教中心,多年來在推動華語教學、生命教育義工服務成績斐然。在現有基礎上再加上南華大學團隊的規畫、參與,相信很快就能夠成為台印交流的推動助力。此次於今年九月二十七日在印度設立生命教育中心之揭幕,特別要感謝教育部的資助與支持,生命教育中心除了將生命教育發揚至印度外,亦有助於促進及推動台印文化教育之交流合作,希望把這個駐點變成是一個台印合作的平台,成為政府推動台灣連結計畫的重要推手。

共同主持人-吳萬益副校長

本校為推動國際化全力投資軟硬體設備,建構友善校園環境,積極招收境外學生,提供海外學習機會,加強境外學生關懷,強化英語學習環境,以「讓南華走向世界,世界走向南華」為目標,2016年政府訂定「新南向政策」,本校積極投入各項計畫,在107年度已與東南亞及南62所大學建立姐妹校合作關係,並推動校際訪問交流、移地學習、國際志工及海外實習等活動。最近三年,本校前往東南亞國家參與相關活動之學生己達到145人次,本校並結合佛光山資源,在東南亞各國辦理「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協助辦理「國際青年禪學營」,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次以上,本校並接受教育部專案補助,進行東南亞各國拓點招生,本校至107年底來自新南向國家之境外生人數已446人,其中越南231人、馬來西亞82人、印尼16人、印度21人、緬甸62人及其他新南向國家34人。本校並積極參與各項教育年會及教育展,包括:「台灣與東南亞大學校長論壇」、「亞太大學交流會」、「佛教大學校長會議」等。透過各項交流合作,達到新南向區域性與跨國間之合作。

2017年本校獲教育部核定通過「台灣連結」,並在印度開設印度生命教育中心,推動各項招生及交流活動,最近二年來,本來從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及孟加拉等國家之境外生從不到10人增加到近100人,特別要感謝印度台灣華語中心、印度德里大學、卡林加工業科技大學、印度各級政府、我國駐印度代表處,辦事處及所有參與人員,讓本校在招生的交流活動能大幅擴展。

為了吸引更多優秀的印度學生來台研修、就讀,教育部推動「新南向政策」,於106學年度提供印度生「台灣獎學金」新生名額從12名提高到30名,另外新設立的「新南向培英專案」,也採獎補助台灣的大學擴大招收東南亞及南亞國家大學講師來台攻讀碩、博士學位,今年核定的100個名額中,至少有9位印度大學講師赴台就學。印度近年來經濟崛起,連帶提高該國人民對教育的重視,吸引更多優秀印度學生來台就學或研習,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在當地的能見度。

本人特別要感謝本校釋覺明教授為推動本案所付出的心力,她曾經隻身前往印度50餘天,接洽印度各大學之合作交流,並多次舉辦相關活動,邀請國內各大學主管及學生參與,本項「台灣連結計畫」,對本校及國內其他大學在促進與印度各界交流方面確實有很大的貢獻。希望此火苗能逐漸成長茁壯為更大的火炬,在我國與印度之交流連結發光發熱。

協同主持人-釋覺明 博士

Latest 印度

根據【大世界】20180430│三立i MEWS 報導,主播王志郁話題: 「正在崛起的超大經濟體:印度!蔡政府新南向政策,今年特別鎖定的區域,也就是印度,希望台商多多的往印度去發展。」其實,「落後、貧窮、文盲、失序」及可能更多負面標籤的「印度」,即將在全世界人,以嶄新且亮眼的面貌,重現文明時期的光芒。從各種媒體的爭相以印度為主題的報導,可以想見,印度這座令全世界迷思的國度,綻放出撲鼻的芳香與古味以外,也在嗅出了她將擠身於當代世界經濟行列,成為世界西方強國與中國經貿往來的新寵兒。

瑞士知名學者漢斯.羅斯林 (Hans Rosling) 當他年輕時在印度當交換學生時,第一次了解到了亞洲有能力奪回主導世界經濟的地位。當時他24歲,以一名印度交換生在邦加羅爾(Bangolare) 的聖約翰醫學院,第一次了解到了亞洲有能力奪回主導世界經濟的地位。1858年以來世界經濟的成長,並且預測印度和中國超越美國的精確日期。這名歐洲之印度交換生,非常有趣的是,對印度人的另眼看待,及預測亞洲經濟崛起的超歐趕美的趨勢,印度的亮麗,如同一襲色彩繽紛的沙麗,是如此奪目吸睛。

早在2003年美國商業週刊封面,出現印度古銅膚色高鼻輪過括鮮明的封面郎,寫著「印度崛起」 (The Rise of India),印度似乎從瓦礫堆、紅磚牆的古老的精神文明,冒出當代西方科技掛帥的「文明」,鑽露頭角來。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首次提出「金磚四國」之概念。2003年,奧尼爾《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研究報告中預測,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金磚四國」將超越包括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在內的西方已開發國家,與美國、日本一起躋身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高盛這份報告出台後,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領頭羊,受到世界廣泛關注,「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由此風靡全球。

臺印雙邊教育合作

近年來臺印度雙邊高等教育及技職教育交流已漸活絡,2011年擔任教育部長之吳清基博士率領超過20人參訪團訪問印度,其中包括來自17所臺灣大專院校的代表,此為教育交流活動開啟新里程碑,同時也是印臺兩地整體雙邊關係發展的跨越與邁進。這一年,在印度舉辦首屆的「臺灣教育博覽會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Exposition in India」。也在此一次,國立清華大學在印度正式成立兩所「臺灣教育中心」,繼金德爾全球大學(OP Jindal Global University)之後,選在11月11日印度的國家教育日,在亞迷提大學( Amity University) 成為第二所中心之揭幕典禮。主持揭幕儀式就是當時擔任教育部林聰明政務次長,他表示教育中心成為一項「知識性的基礎建設」,也將致力發揚中華文化的千年精髓,注入二十世紀的知識及經濟意義,必實踐當代的使命。這是開拓性的努力,成為點燃印度其他研究中心的星星之火。他並認為這樣的開端,將成為亞洲知識及經濟發展,成為全球銳不可擋的新勢力。

國立政治大學更成為第一所與印度簽署合約,主持印度學者參訪計畫的學術單位。也就是2017年開始新南向政策前一章早已舖上重要的伏筆,意識到臺印在高等教育與學術的關係再度接軌,是刻不容緩的時代任務。清華大學也在教育部委辦,陸續於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Madras)、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蘭馬斯瓦米紀念大學(SRM University)、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Indian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Bombay)、瑪尼帕爾大學(Manipal University) 共計設立8所臺灣華語教育中心。臺灣教育中心在印度知名大學裡設立,分別由清華大學派駐華語講師來肩負重要任務。其所扮演功能除提供外國學生到我國大學校院留學及遊學簡介諮詢、辦理招生說明會及海外教育展外,亦配合國家對外華語教學政策,開設華語課程及辦理華語文能力測驗等。很直接重要的影響力,臺灣向印度輸出華語學習的機會,同時藉由中心設置於印度之高等學府內,促進臺灣與印度之間大學的認識與交流,更為緊密、永續之經營的重要平台。筆者不禁深思,倘若比起匿大近13億印度人口數比例,從2011至2018,七年間所成立這8所大學之中心設置,應該算是歷史進程中跨出雙腳中之前腳,我們衷心期待,值得去踏出後腳。前仆後繼的資源,不論來自國家,乃至全國各高等教育機構,源源不絕的永續下去。前瞻性的課題,值得有心者共同來深思。

今年2018年教育展選擇地點是海德拉巴,由清華大學臺灣教育中心主辦,已是第八屆,共計17所大學參展,筆者則是代表南華大學參展。


圖:華大學與中興大學參展師長與中華民國駐印度教育組陳奕達秘書及國際司李立穎科長合影 海德拉巴展場 107.09.24

圖:育部姚立德次長、駐印度代表田光中大使及印度重要貴賓,及臺灣18所大專院校參展團 大合影 2018印度台灣高等教育展,海德拉巴 107.09.25

此行安排兩日拜會五所理工大學,含有印度理工學院-海得拉巴校區(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yderabad),印度商學院(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拉尼比拉技術科學院-海得拉巴校區(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cience, Pilani – Hyderabad),及海得拉巴國際資訊科技研究所育成中心 (T-Hub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yderabad) 等。

圖: 2018印度台灣高等教育展與IIT Hyderabad 學術交流後合影 107.10.27

此外,科技部推動臺印度雙邊合作研究案,自2009年起累計近有70項計畫;此外,臺印度雙邊師生透過學術社群網絡聯繫亦多,以106年為例,如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與臺大地質系研究團隊、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際事務處訪團及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訪團來印度交流,皆收到印度大學反應盼送學生來臺短期實習之需求。

自106年起國內大學校院響應教育部新南向政策,積極投入各項計畫案競標,獲得補助款及各校自籌款之挹注。就以新南向目標國家經營為例,來檢視這一兩年的經驗點滴與回顧檢討。海外資源中心設立有三項重要項目,一是設立「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 (Resourc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及「臺灣連結」(Taiwan Connection)據點,其中經產中心計畫重點為深入當地產業與經貿相關事務,連結當地臺商人才培育需求,舉辦與產業相關活動,架構整合資源平臺,規劃我國師生田野調查及研究計畫,建立人才資料庫。臺灣連結計畫重點係與新南向國家高教或學術機構,建立雙邊教育合作平臺,精進及深化兩國實質的教育夥伴關係,以拓展我國與目標國家多元交流。印度是新南向政策中,被認定為最有潛力要探索的、經營的目標國。

106年3-4月之間,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擬定工作目標與重點方針是未來將著重檢視各重點工作計畫之績效目標達成情形,以確保新南向國家在臺留學或研習之僑外生人數,能逐年成長20%,目標至108學年度達到5.8萬人。本國學生赴新南向國家實習研習人數目標,每年亦須達4,000人次。提供全國各大專校院已校際聯盟或個別申請之各種計畫方案。並與新南向國家來臺留學或研習之青年學子建立連繫管道。印度留學生在學期間並可協助實習媒合,學成後提供就業媒合,以厚植我國新南向政策之人才資源。新南向目標國,首要加強之開發印度生源,優予考量補助各大專校院相關計畫資源,並加強整體策略規劃及佈局。技專校院學位學程對於印度學生確有廣大市場,應積極開發。

臺灣之印度生的成長是飛躍性

從教育部的統計處,得知在台灣留學之印度生,103-106學年度針對學位生與非學位生有如下的成長:
再比較印度生在104學年與106學年度就讀科系分布的數字,得知所偏好的專業領域差距頗大。





教育部Teep@India計劃

教育部在106年起實行「印度青年學子來臺參與TEEP試辦計畫」,鼓勵國內辦學績優大學發展具市場性之複合式學習方案,吸引優秀外國青年學子來臺研究或實習,增進渠等瞭解臺灣學界及產業界術能量,並將蹲點心得於各社群媒體推撥,進而吸引更多優秀外國青年學子來臺進修或創業工作等。教育部規劃自106年6月開始推動TEEP-India短期銜接試辦計畫,由全國各大專院校教授擔任主持人,邀請印度具發展潛力之青年學子來臺研修或實習,安排來臺研習時間以1-3個月或1學期,學門領域以「五加二」產業創新方案內容為主(「五加二」產業創新方案內容包括物聯網、生技醫藥、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但不侷限。後來,教育部公布補助第一期Teep@India 計畫,來自中原大學、東海大學、長庚大學、長榮大學、南華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聯合大學、淡江大學、逢甲大學、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等34所大學,共計有87位主持人,邀約500印度學生。教育部授權給每位來台蹲點的撥款約1.5 萬元,包含該生入台後,部分補助機票或文化活動學習及主持人的行政業務費用。各校計畫主持人積極參與,展開邀約印度優秀青年來台短期蹲點。

由高教司計畫承辦人陳亞君博士,成立臉書專業「Teep工作群組」,讓各校計畫執行過程裏遇到之問題或困難,獲得即時回應,並作為執行成果之網絡平台。本人也僥倖代表南華大學獲得補助,邀請來自德里大學、摩揭陀大學或那爛陀大學等七位印度學生來到南華大學,文化震撼、生活之甘苦滋味,深信都是印度學生值得一生珍藏。



圖: 頒贈短期蹲點南華大學的印度學生結業證書 107.06.15

南華大學 新南向目標明確

106年2月初南華大學林校長應邀於出席印度第六屆人性普世價值的國際學術會議(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VALUES IN HIGHER EDUCATION ) 2017年會議主題是 人道教育的觀點(Vision for Humane Education),主辦單位是IIT, Kanpur; APJ-AKTU,Lucknow; IIT (BHU), Varanasi;IIT,Hyderabad ;IKG-PTU, Kapurthala;AGI Rajkot;RUB Bhutan。主要是印度六所國立大學及不丹皇家學院。其中,有三所是理工大學,開會地點是在坎普爾的理工大學。由此,足見,印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雖然在重視理工菁英教育,也呼籲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隨團教授代表有南華大學邱昭憲副教授、葉月嬌副教授、釋覺明助理教授,及雲林科技大學陳肇嘉教授等五人,分別來自國際關係、生物科技及專業領域之學者。這已是第六屆的國際會議,今年首度來自臺灣南華大學,林校長特別向與會來自全印度各大專院校,將近300位的教授學者教授本校生命教育的特色,推動與建立三好校園。出席這一場印度國際學術會議,及共與七所印度知名大學校長暨重要學者教授,進行正式的互動交流,建立兩國之間高教體系的友好關係的新里程碑,此行也堪稱南華大學政府新南向政策的一大步。


圖: 林聰明校長率領南華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一級主管出席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VALUES IN HIGHER EDUCATION, IIT, Kanpur 107.02.10

此次,林校長印度行之學術拜會,也與印度國立首府德里大學校長 Vice-Chancellor&Professor Yogesh K.Tyag,第一次會面,也達到實質學術交流之效益,第一: 德里大學校長關注臺灣高等教育,詢問本校辦學特色之科系。尤其對生死系、環境工程特感興趣。

第二:校希望與德里大學簽訂姐妹校透過此次拜訪,奠定雙邊高等教育機構互訪與交流之契機。亦為後續之發展帶來正面之影響。校長Professor Yogesh K.Tyag於翌年十一月初應邀到台灣,出席佛光系統大學校長論壇,並蒞臨本校,對於就讀本校南亞學生給予關懷與鼓勵。德里大學校長首訪臺灣,主持大學校長一個場次的論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校長、專家學者討論當代大學治理問題。會後又接受人間福報記者訪談,針對宗教對教育的影響,提出真知灼見。隨後訪問南華大學,留下深刻印象。對於臺灣的一景一物,他充滿驚喜,喜歡我們的天然素食,校長表示,將來有機會,一定還會再來臺灣。


南華大學配合行政院新南向政策,自籌款挹注。筆者在本校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及副校長兼國際學院院長吳萬益教授授命下,榮獲「臺灣連結生命教育中心」印度駐點計畫。並於國際學院成立印度臺灣連結計畫辦公室,擔任執行長任務,積極加強與促進規劃兩國印度臺灣文化與學術拜會活動,開展多元形式的雙向交流與合作模式,期許一步一腳印,逐步漸進,穩健踏實,永續經營。此項任務,雖千萬人吾往矣,捨我其誰! 玄奘西行大漠之大勇無畏的取經精神,古今中外,無以倫比。但,效法其生命態度之發心,使命乃神聖,將非一生一世。

南華大學之配合南向政策的是積極鼓勵與向前播種耕耘,進程是飛躍性的。如106-108學年度,由教育部申請補助的新南向計畫案,其明細表如下所示:

圖:印度德里大學校長Professor Yogesh K.Tyag第一屆2017佛光山系統大學校長論壇 106.11.04)

圖:Professor Yogesh K.Tyag 蒞臨南華大學,關懷本校南亞學生 107.11.05

本校來自於新南向國家的境外生人數呈現逐年成長態勢,顯見近4年(103學年~106學年)投入新南向國家地區的教育合作著力甚深,新南向國家中又以學士生為最多,共280位、碩士生72位、博士生22位。 2017年7月筆者又代表南華大學以苦行僧精神,前往印度及尼泊爾等地區進行 2個月暑期招生蹲點,至107學年度,我們獲得來自印度各邦的學位生共有20位。


圖: 筆者帶領印度生出席南院故宮博物院印度月活動 106.10.19

本校同時在去年10月至12月本校邀請Kaling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Bhubaneswar(KIIT) 前校長 Prof. Styendra Patnaik與筆者在宗教所合開印度佛教思想專題與佛學英文兩門課。成為本校與該理工大學展開合作之契機。2018本校派遣華語老師許美珍前往駐地,開設華語課程。並且在教育部新南向計畫案的夏日學校的印度團,就是來自該校的學生約有20幾位理工的菁英人才。雖僅是15天課程與文化體驗後,其回響很大。又,107年3月25日本校校慶日,特別邀請KIIT &KISS創辦人Dr Achyta Samanta蒞臨,並贈予榮譽博士學位。


圖: 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KIIT &KISS親頒贈創辦人Dr Achyta Samanta 榮譽博士學位 107.03.25

又於107學年度起,該校選派44名資優生前來就讀本校資訊工程學系,交換一學期。除位此專班開設專業課程外,也安排文化參訪、企業參訪,好讓學生加深體驗台灣文化。


圖: 南華大學林聰明校長KIIT &KISS親頒贈創辦人Dr Achyta Samanta 榮譽博士學位 107.03.25

圖: 2018.11.18印度臺灣文化交流聯誼會來自臺灣十所大專院校南亞學生

圖: 107.10.27 臺灣印度文化交流聯誼會: 大林國際慢城饗宴